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资政大夫祠

    信息发布者:xgc5011
    2017-08-16 21:29:16   转载


        资政大夫祠,大门花岗岩门夹宽3米,石门额阴刻“资政大夫祠”,上款刻“同治七年岁次戊辰(1868年)仲春中浣”,下款刻“覃恩诰封资政大夫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加七级梁九图拜书”。坐南朝北,三间四进,总面阔14.8米,总进深56.6米,建筑占地872平方米。

        头门进入有四根石前檐柱,两根石后檐柱。正脊灰塑山林、瑞兽、鳌鱼等纹饰;封檐板雕刻人物、花草等纹饰。前廊梁架雕有鳌鱼、花鸟、瑞兽、戏剧人物、文武官员。檐柱挑头为人物石雕,石雀替为八仙透雕,木雀替雕刻八仙、佛手、水果等纹饰。前、后檐虾公梁均有石狮,异形斗栱雕刻戏曲人物及龙形纹饰,工艺精湛。明间设有中门,两根坤甸木金柱。门面水磨青砖墙,明间五级石阶。

        从资政大夫祠入门第一进,也叫前堂,就看到资政大夫祠的圣旨牌坊。中国建筑的牌坊都有着特殊的意义,从建筑立意上可分为功德坊、贞节坊、祀坊、山门坊、街坊等五种;从质地材料上,可分为木坊、石坊、砖坊、琉璃坊等几种。这座资政大夫牌坊是建在院内的一座四柱三间式的功德牌坊,采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。整座牌坊面宽10.8米,高9.8米,分2层。牌坊石身遍雕花草、人物、鳌鱼、梅花鹿,还有莲花座石葫芦等纹饰。四柱前后以抱鼓石夹护,明间高9.8米、宽4.3米,两层楼。石额净长3.5米、高0.8米。正面与背面镌刻清同治皇帝封赠徐德魁为资政大夫的诏书(原文附后)。诏书上之石额枋长5.2米、高0.5米,上雕花卉图案及人物故事等。正、背面圣旨牌均雕刻“鲤跃龙门”纹饰。正面悬刻“圣旨”,背面刻“恩荣”——石额正背面镌刻着同治皇帝封赠徐方正的父亲为资政大夫,母亲和继母为夫人的诰命原文。原文主要是讲述徐氏家人教子有方及对朝廷的贡献。两侧次楼为庑殿顶,高6米,柱前后立抱鼓石。在封建社会,宗族中必须有人获取高官和功名才配设置石鼓,是体现和象征其门第的高贵和社会地位的显赫,而石狮是古代人心中可避邪、保平安的神狮,象征家族的威严。在当时石鼓代表文官,石狮代表武官,在这里主人家二品大于五品(兵部朗中是武官、资政大夫祠是文官,文武双全),所以石鼓大于石狮。牌坊上采用了不同手法的雕刻来装饰,有镂雕、浮雕、圆雕等。

        这座牌坊在15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,尽管古建筑的墙壁城垣经过毁坏和维修,但唯独这座牌坊,也许因为它的高挺与坚固,也许因为它的威严与美轮美奂,没有遭遇破坏,也没有进行过修缮,保留了完整的历史风貌,对研究清代建筑技艺有着重要价值。

        附:资政大夫牌坊诰命原文

        其一
    奉天承运,皇帝制曰:沛酬庸之庆典,茂对皇庥;敷锡类之殊荣,曲成臣孝。尔徐德魁乃兵部郎中,职衔加六级徐方正之祖父,箕裘绍绪,诗礼垂声。贻厥孙谋,树芳规于珂里;绳其祖武,奏茂绩于彤廷。兹以覃恩,赠尔为资政大夫,锡之诰命。於戏!开堂构以培基,德钟家庆;沛丝纶而锡命,光曜泉台。
    制曰:德门衍庆,渊源早裕夫孙谋;盛世推恩,纶?载扬夫母范。尔黎氏乃兵部郎中职衔加六级徐方正之祖母,高门毓德,华阀传芳。有谷贻孙,赖同心于内助;自天申命,表异数于中闺。兹以覃恩,赠尔为夫人。於戏!光生榆翟,常昭彤管之辉;德媲珩璜,允著徽章之色。
    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九日。诰命之宝。
    其二
    奉天承运,皇帝制曰:谊笃靖共,入官必资于敬;功归诲迪,能仕而教之忠。爰沛国恩,用扬庭训。尔徐时显乃兵部郎中职衔加六级徐方正之父,躬修士行,代启儒风。抱璞自珍,克毓圭璋之秀;析薪能荷,弥彰杞梓之良。兹以覃恩,赠尔为资政大夫,锡之诰命。於戏!贻令闻于经?,义方久著;佩徽章于策府,礼秩加优。茂典丕承,湛恩允荷。
    制曰:移孝作忠,懋简劳臣之绩;推恩锡类,式扬贤助之名。载贲荣纶,用宣懿范。尔汤氏乃兵部郎中职衔加六级徐方正之嫡母,夙娴典则,早著规型。敬以从夫,宜室聿徵顺德;勤于训子,备官一本慈祥。兹以覃恩,赠尔为夫人。於戏!荷采翟之天章,徽音益畅;被彤毫之仙藻,惠问常流。祗服诰词,式绥福曜。
    制曰:家有孝慈之范,美以相继而彰;国荣褒锡之文,恩以并推而厚。尔黄氏乃兵部郎中职衔加六级徐方正继母,德可相夫,教能启后。一堂环佩,和音克媲乎前徽;五夜机丝,内治交成于式谷。兹以覃恩,赠尔为夫人。於戏!溥一体之荣施,鸾章贲采;表同心于顾复,马鬣扬休。
    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九日。诰命之宝。

        经过牌坊前行到“二进”,是大夫祠中堂,至此所见到的资政大夫祠这组建筑属于硬山建筑群体。这也是在我国祠堂古建筑最主要的建筑风格之一,这组硬山式建筑墙体以檩部相交处,墙身向上砌起高出檩木,在外部墙体形成了“镬耳”“风火墙”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。中堂的摆设已经过修造复原,建筑主体都是原物。前设四架轩廊。四根坤甸木金柱,后金柱间有屏门。梁架施有花鸟瑞兽、戏剧人物等纹饰。堂前的柱子(木柱),在古建筑当中它称为金柱,是用坤甸木做成的,直径约为45公分。有幸这里所有的柱子包括檐柱都是原有的未经破坏的。150多年,至今仍然承载着祠堂的重量。大柱上方的穿插坊,是精致的木雕,大量采用深雕的手法,雕工精细。至今没有进行重漆。

        现在中堂两侧的油画是博物馆根据圣旨原文的内容,编写增设的一个展览,共有36幅油画,讲述了徐家兄弟成长的故事。

        在油画下面陈列的农作用具是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回来的,展示先祖的农耕生活;在中堂墙上还展示记录历史上的科举制度,它起源于隋代,历经1300多年,到了光绪27年(1901年)举行最后一次,每三年一次,历史上大概有状元750名左右,广东一共出过14名状元,而徐方正当时是中了第38名进士。

        后堂有两根石前檐柱,四坤甸木金柱,四级石阶。后堂前带两廊,各面阔三间,六架卷棚顶。现在后堂布置了三组泥塑雕像,所呈现当时徐氏堂兄弟俩人在田间耕作、读书、接圣旨的情形。后堂墙上的展牌记录了当时清代皇亲国戚和官员每年的俸禄。

        最后一副壁画呈现的是大夫祠的整体概貌。它包括3列祠堂、1列水仙古庙和2座后楼、3个花园。整个建筑座南朝北。

        从三中堂側门经过青云巷可进入南山书院。

        这座建筑群里有三条青云巷,每条青云巷将三间祠堂隔开而又连成一个整体,具有通风防火的作用。它巷深59米,宽2.2米,全是花岗岩条石铺路,巷道最高处约15米。层次递进,进进高升,族人取其寓意希望弟子通过青云巷就能平步青云,考取功名,步步高升。巷道两侧的镬耳风火墙,是硬山建筑的风格和特点,在建筑外看不到梁和柱子,起着挡风防火的作用。又称“鳌鱼屋脊”,后引申为“独占鳌头”之意,象征官帽两耳,只有拥有功名之人才能用。这也是岭南建筑的标志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