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咱到白沙走农亲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xgc5011
    2019-07-29 19:00:30   转载

    “咱到白沙走农亲”


    游客争相抢购杜西村的土特产品,看中了就扫个码付钱。

    游船上邂逅的中国大妈,个个身材不错。原来她们既是参加采摘节的游客,又是参加当晚文艺表演的嘉宾。这是她们在水库中间的一个移民村——小黄村留影。

    当晚,这几位中国大妈的《心灵之音》瑜伽表演,赢得了杜西村村民的阵阵掌声。

    城里来的小姐姐,挑担梨子回家去。

    摘到一个大梨子!参加采摘节的游客背起竹筐进梨园,见到大梨子,该出手时就出手。

    雄伟壮观的欧阳海水库大坝,离杜西村近在咫尺。欧阳海灌区是一项伟大的防洪灌溉发电工程,1966年10月动工修建,1970年8月建成通水。整个灌区灌溉了耒阳市、常宁市、衡南县、珠晖区的72.7万亩良田,昔日靠天吃饭的稻田从此旱涝保收。

    村民老谭和他培育12年的“歪脖子”樟树。这棵樟树的四根主干每根都拐了一个弯。

    这可不是藤缠树,而是树枝缠树枝。像这样的树,老谭12年种了40多棵。

      38℃,气象台发布橙色高温预警。

      120多公里,走高速、下省道、走乡村公路,需2个多小时的车程。

      70多台车,200多人,常宁市白沙镇杜西村的酷暑大热天,迎来了一大波衡阳和常宁城里旅游与访亲的客人。

      7月27日、28日,第二届黄花梨采摘节在常宁市白沙镇杜西村开幕。周六一大早,衡阳、常宁那些从掌上衡阳客户端得知信息,热心扶贫公益、爱好乡村旅游的人们,不顾连日37℃以上高温,不怕一百多公里的路途,结伴驱车赶到白沙镇杜西村,表达组团摘梨子、吃土菜、购土产、访农家亲人的热心热情。

      2015年,衡阳日报社与白沙镇西绵村结成扶贫帮建对象,村组合并后又与杜西村结对扶贫。驻村扶贫队长张闽介绍:经四年多的努力,有28户完成移民搬迁,入住小区新房,有42户166人实现脱贫摘帽。去年报社扶贫队与村支部发起举办黄花梨采摘节,就是通过媒体打造乡村旅游引人流的办法,盘活白沙古镇、特色农产品等资源,探寻产业扶贫、消费扶贫、旅游扶贫的路子,让农户产品有销路,增收得实惠。最终让大家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

      采摘节,摘梨子自然是重点。梨园里,许多是一家老小齐上阵,城里孩子对满树的梨子,最是新奇和兴奋,不顾满头大汗,在树上又摘又摇,大人在树下边拍照,边接果子。由于不得摘梨要领,孩子们往往是摘得两三个,摇落六七个。“你摘就是了,不要摇树枝。摇下来的果子都砸坏了。”一旁的农家果树主人少许心急,有些心痛。“没事,没事,这些果子我们都会要了。”家长把掉在地上的果子一并捡到袋里,称秤打包。

      “由于去年采摘节成功,今年杜西村的黄花梨销得挺好,已卖出八成。现在园里这批梨子没摘,还是村里与农户协商,专门为采摘节预留的,节里就摘完了。”头戴草帽、T恤汗透的扶贫队长张闽,正向专程赶来参加活动的郑海青、唐宁介绍,他俩是市网信办和市人社局驻衡阳县的扶贫队长。郑海青前不久在市里扶贫攻坚推进会上介绍经验,是扶贫一线的“网红队长”。围绕扶贫这共同的事业,三位扶贫队长在梨园里,围绕产业扶贫、旅游扶贫、消费扶贫的活动协调、项目推进、市场推介、产品销售、农户增收等,有着聊不完的话题。这交流互动中,想来会产生关于扶贫工作的好创意和金点子,让来年的采摘节更富新形式新活力。

      对于衡阳日报社在杜西村有扶贫对象的人来说,参加采摘节,既是摘梨,更是回家走亲。27日上午,衡阳日报《人社周刊》主编李建平,带着家人来到白沙移民小区一楼63岁李代英家里。李代英因病致贫,是李建平结对扶贫对象。李代英常年随小儿子住在广东,平时只能通过电话联系,他2018年脱贫并迁入安置新房,前几天刚好回来。这次李建平一家人上门认亲,了解李代英后续治疗康复情况,送上慰问金。28日下午离开白沙时,李建平的车尾厢里,自购的10多斤黄花梨,3大桶土法榨菜籽油,数袋白沙烧饼、黄花菜及现宰黄牛肉,装得满满当当,这些土特产都是带回衡阳送亲友品尝的实惠货。用孩子的话,这“走亲、摘梨,都是暑假酷热里最不平常的记忆”。

      28日下午4时,第二届采摘节结束,村集体旅游收入23750元,村里今年所产15吨黄花梨摘售一空,售出菜籽油、黄花菜、红薯粉、干竹笋和黄牛肉等土特产品价值10万多元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